2017年毕节市“创响青春,助推脱贫攻坚”志愿者培训班 2017年7月26日晚19点,邓守成主任向西部志愿者大学生们介绍了“志愿者”志愿服务的精神: 包括“奉献,友爱,互助,进步”,志愿服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,是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,是推进精神文明的一种。 “志愿者”的四个方面: 1.自愿,没有强制性,主观自觉选择. 2.不图物质回报:动机上不求物质的报酬. 3.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:社会公众的公关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利益. 4.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:奉献自己的时间.精力.智力.经验的人是志愿者外,出于自愿的献血.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。 志愿者的服务动机:有的志愿者是为了锻炼自己,有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新的经历,还有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,履行社会责任。 7月27日上午8:30-10:00 林义平副秘书长(广州番禺儿童智障协会)介绍了他走进公益事业的经历,在2012年的时候,林义平先生开设了一个充满爱.智慧.平等.尊重的平台“明月云屋”,林先生收留了几个智障.残疾儿童,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每天下班了就急匆匆的赶到“明月云屋”给他们洗衣做饭.打扫卫生,看到孩子们吃完饭洗漱睡觉了才又赶回家,每天累得不行,直到后来教会他们一些生活常识,能够自己慢慢的洗衣做饭,打扫卫生,能够生活自理了才轻松一点。2014年,林先生正式成立了残疾人开网店,做网商的平台,让这些孩子自己学会赚钱,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上的自身价值,从而不再为自己是智障和残疾感到自卑。 青春不是年华,而是心境,青春不是桃面.丹唇.柔膝,而是深沉的意志,恢弘的想象,炙热的感情。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。 7月27日10:20-12:00 广州市海珠区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的“蓝信封”的负责人余伟群说,“蓝信封”创始于2008年,创始人周文华先生是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,他们讨论了留守儿童最关键的问题是:情感缺失 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,孩子一年难得见到父母一次,为了不让孩子心里长期缺爱,“蓝信封”给了孩子们的另外一种陪伴,就是和孩子们长期的书信往来,以书信沟通彼此(你的成长和快乐,我都愿意聆听)。 2012年至2015年3年的时间“蓝信封”的负责人和创始人做了一个测试,以三年书信往来为基础,一些孩子写信前和写信后的对比有明显的变化,没写信的孩子和写信孩子也存在明显的差异。通过书信的表达可以消减负面情绪,让孩子们心里和情绪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。这些变化都少不了我们志愿者的付出,公益,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。 7月27日下午14:30-18:00 汤玉华书记说了,公益活动,不是现在才有的,志愿者也不是现在才有的,一个志愿者,一个有理想追求,有责任担当的,一个共产党员—林青,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一个真理“诗和远方的故事”: 真理被道德欺骗 不一样的人类各在天一边 愿将满腔热血 换来幸福人间 ----林青 把梦交给未来 把生命交给希望 我注定是黔西北的夜莺 为乌蒙的干人歌唱 ----林青 用于生命中最困惑的和最痛苦的时候支撑的精神支柱。
2017年7月28日9:00-12:30 羊城公益咖啡馆第86期暨穗毕志愿者服务发展主题交流会,首先,广州市青宫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的项目介绍“天河区青年地带”的概况。 “天河区青年地带”是共青团天河区委员会筹建的社会工作专项服务,由广州市青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,是一个让志愿者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平台。 “微笑”,化解尴尬的利器,不管什么时候,我们始终是要保持一张笑脸。 开展这次交流会的目的,是为了聚合智慧,也是对青少年志愿者服务的公益支持。期间,我们讨论了一个议题:就是在做公益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,参会人员分成4个组,每个组都有广州青宫的成员,“冰糖姐姐”和我们一个组,后来又加入一位“北回归线爱心公益的理事长”余培妹妹,我们组6个人讨论的话题是: 志愿者参加活动时的服务技巧 志愿者首先要争取家人的支持,参与言行规范的培训和专业岗位技能的培训,在参与过程中要事先了解被资助人的情况,要尊重帮扶对象的心理,不要触碰帮扶对象最敏感的话题。志愿者和公益组织要有凝聚力,价值观要统一,要得到群众的认可,还有就是志愿者参加活动的时候要分工明确,之后还要跟进反馈。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,我发现志愿者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,新志愿者每一件事都要学习难免要毛毛糙糙,老志愿者处理事情起来往往得心应手,有时老志愿者也会调侃新志愿者,也会嘲笑新志愿者,这样的话新志愿者难免会有心理阴影。这种情况下,建议老志愿者要多多关照.指导新志愿者,让新志愿者更快的融入公益组织这个大家庭。
紫竹 2017年8月2日
|